开源笔记编辑器MarkText安装,设置GitHub图床
碎碎念MarkDown是一种十分适合用作笔记的语法,我的很多电子笔记使用MarkDown语法完成。MarkDown笔记编辑器的作用不言而喻。我心目中理想的MarkDown笔记编辑器有两点特性:简单、开源。前者是因为我仅仅是把MarkDown当做笔记本软件来用,复杂的排版交给Word(当然,如果您会LaTeX也可以)来做;后者是因为我有开源洁癖,免费的东西固然好,但如果像是Typora之类的免费但闭源软件有一天开始收费,把这种软件作为生产力的话我会十分的难受。
考虑到以上原因,我将开源免费的Mark Text作为我日常使用的MarkDown笔记编辑器软件。
Mark Text简介Mark Text是一款基于MIT协议开源的MarkDown笔记本编辑器。它支持Windows、Linux、Mac三类主流操作系统,用户界面简洁,记录笔记的功能比较全面,对中文输入友好。您阅读的本文也是使用Mark Text创作的。
它还支持一些有趣的特性,例如表情包斗图(Aidou)、Unsplash图片等:
Mark Text国内源下载安装Mark Text官网使用GitHub作为下载服务器,因此下载速度比较 ...
PyMOL开源版保姆级详细安装教程
0 引言今日心血来潮,欲下载安装开源版之PyMOL以满足生物绘图与CADD之欲。然遇坑无数,遂撰本文以便后来者。
1 轮子PyMOL开源版乃基于类BSD协议开源者也。然Schrödinger者,商贾之流,必不愿开源之过大,共享之过盛。是故.whl轮子文件得之于纽普生物。取系统位数与Python版本之所需,故余下载Python=3.8,Windows=amd64者也。
2 安装依纽普生物之教程,余行至“3.下载并安装pymol包”既不得,曰“ERROR: pymol-2.4.0a0-cp38-cp38m-win_amd64.whl is not a supported wheel on this platform.”何哉?.whl文件名不兼容也。
遂投之于坟典,得前人之查阅电脑支持.whl文件名后缀之法,遂行python -m pip debug --verbose于CMD,得可运行之标签三十余个。
标签唯“cp38-cp38-win_amd64”,概无“cp38-cp38-win_amd64”也。遂重命名“pymol-2.4.0a0-cp38-cp38m-win_amd64.whl”文 ...
使用PyMOL绘制蛋白与配体分子结合模式图
摘要本文将带大家使用免费开源的PyMOL软件绘制D715-2441蛋白与与PB2cap配体分子的结合模式图。
我们先来看一张成品图:
研究背景根据分析结果,我们获得以下相互作用:
1、化合物D715-2441的芳环夹在氨基酸残基H357和F404之间并形成π-π堆积作用,还与F404形成疏水作用;
2、化合物苯环上的羟基与E361的羧基和K376的N+原子形成氢键作用,另一个羟基与F404的O原子形成氢键作用;
3、化合物吡喃酮环酯基与K339的N+原子和H357的咪唑基形成盐桥作用。
操作步骤PyMOL作图通常是对特定对象进行展示形式、颜色、字体等方面的修饰。PyMOL的精髓在于命令行与鼠标的配合使用,本文高度依赖命令行,请做好心理准备。大多数命令格式较为一致,请注意总结归纳。
**1 设定工作目录,打开文件 **打开PyMOL软件,导入刚才下载的复合物PDB文件(rli-D715-2441-1.pdb)。
注意:有两种方法导入文件,一种是鼠标点击菜单栏File -> Open…,另一种是通过命令行。在这里,我们采用命令来操作,因为这样可以同时把工作目录设置好,方便后续保存文 ...
网站日志
本文是生化环材网站重要历史时刻的回溯,倒序排序。
2021年12月31日生化环材网站的域名( https://shhc.tech )备案成功!
2021年12月11日考虑到站长的技术栈与用户的使用体验,网站框架更换为以Node.js为基本语言的Hexo,选用Butterfly主题,并部署在了Vercel上。
2021年8月29日网站启用Hugo Bootstrap主题,更快,更好的用户体验。原网站风格可以访问 IPFS存储的网站副本 回顾。
2021年6月28日网站启用了思源黑体作为文章字体,大幅度优化用户阅读体验,更加拥抱开源。
2021年6月20日网站启用Twikoo评论系统。
2021年6月14日网站启用Git作为版本控制系统,并启用Google Analytics。
2021年6月11日在既往运营的各大自媒体平台(包括哔哩哔哩、CSDN、今日头条、知乎等)发布公告,宣布本网站正式运行!
网站上线后才想起来,应该添加网站日志(就是您先在看到的这篇),记录本网站更新的跬步积累。
TAT
2021年6月10日本网站在粉丝群内部试运行,包括《世界,你好!》等页面收到了群友的热烈反应 ...
DIY人造卫星算什么?手把手教你制作火星直升机!
还记得我在B站上分享的“DIY人造卫星”的构想吗?今天我们来干票大的——DIY火星直升机!
好,现在我们已经知道Ingenuity需要什么了,抛开其8千万美元的造价和其上的各种高科技材料不谈,要想通过万能的华强北和万能的某宝复现这样一架无人机,其实还是可行的。我们结合美国NASA工程师的设计方案,来规划一个我们自己的实现方案——同样,靠不靠谱是另说的。
由于本文经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平台,为保证创作者版权,请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移步至公众号阅读:
手把手教你制作火星直升机!
生菜与莴苣竟然是同一种生物? 生化环材系列科普第一期
本视频于2021年2月26日首发于哔哩哔哩《生菜与莴苣竟然是同一种生物? 生化环材系列科普第一期》,简介如下:
生菜与莴苣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蔬菜,像我这种厨艺烂爆了的菜鸟也能用它们作出勉强能吃的菜肴。但你知道吗?生菜与莴苣其实是同一种生物——Lactuca sativa。这两类蔬菜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生化环材系列科普视频包罗万象,旨在与大家分享有趣的科普知识。欢迎通过关注、点赞等方式,让科学之美广泛传播!
文字稿Hello,大家好,欢迎来到生化环材系列科普视频第一期。以前因为懒,所以完全是随缘更新视频。现在想正儿八经地写点什么,所以我就推出了这个系列科普。莴苣与生菜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蔬菜,在美国,这类蔬菜的年产值达24亿美元。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学过有关物种分类的知识,但你知道吗,莴苣与生菜其实是同一种植物,我们把这种植物统称为莴苣。莴苣是菊科莴苣属的一种植物,我们常吃的莴笋、卷心莴苣、生菜则是属于莴苣的变种。其中莴笋就是我们常说的莴苣,人们主要吃它又粗又长的茎。而卷心莴苣它的叶是卷成球状的,我们这儿管它叫卷心生菜,我特别喜欢拿来卷烤肉吃。至于生菜,顾名思义,就 ...
为什么西地那非这么贵?
本视频于2021年2月12日首发于哔哩哔哩,简介如下:
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,在此,生化环材科普自媒体祝大家新年快乐,牛年大吉!西地那非作为一款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物,价格为什么那么昂贵呢?这个视频也许能帮你找到答案。作者经常发布科学技术领域有趣的视频,您的支持是我保持高产创作的动力。您可以通过关注、点赞等方式,让科学之美广泛传播!
文字稿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,在此,生化环材科普自媒体祝大家新年快乐,牛年大吉。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与牛有关的药物——西地那非。为什么被俗称为“伟哥”的小小药片这么贵呢?我们知道,西地那非最初是由辉瑞公司研发,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。药物企业研发一款原创药物,所需要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是很高的。因此辉瑞家的西地那非一片售价接近一百元。幸运的是,西地那非的专利早已过期,国内许多医药公司对西地那非进行了仿制,仿制药的价格下降到了约十元钱。但为什么这个价格还是比像是维生素C之类的日常用药高不少呢?我个人认为是西地那非市场份额的原因。例如,齐鲁制药的西地那非2021年预计销售额仅约2000万元,因此,西地那非的生产商需要以相对高的单价 来平衡仿制药的成本。不过无论如何,国 ...
银:华丽外观背后,一段有趣的药用历史
编者按人类早早地与银这一金属元素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从史前文明手工制造的粗糙银器,到封建社会将银币作为交换媒介,再到今天“纳米银”被用作对抗新冠病毒潜在的新材料……你知道吗?无论中西方文明,银都曾经被当做药物来使用,在这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表现出了极大地缘分。现在,由我带您走进银元素不为人知的药用历史……
我们在中学化学课堂学过,银单质熔点低,延展性好,性质稳定,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被氧化。以上银的良好特性,使得银早早地被人类开发利用,成为古代贵金属货币与装饰品的重要材料之一。据考证,银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4000余年前。1976年,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的金银鼻饮,经同位素断代至公元前1600-前1400年的夏代;历史学家希罗多德(Herodotus)记载了古希腊人将银制成银碗用于盛装饮用水;有资料记载古罗马人利用银制容器保鲜葡萄酒。历史早期人们将银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经验性知识,为银随后的药用奠定了基础。
外国文明银的药用史外国传统医学体系,含银药物应用历史大致可分为两段:以经验科学为主的中上古时期、由经验科学到实验科学过渡的近古时期。总的来说,古代外国已经将银及其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抑制微 ...
世界,你好!
世界,你好!
在掌握了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后,程序员们最喜欢写的程序大概就是“Hello World!”,我也不例外:从小学玩弄VB时点击按钮弹出“Hello World”对话框,到中学初体验♂C语言时cout << "Hello World!" << endl;,再到大学玩Python时print('Hello World!'),再到今天,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主页“生化环材”上线时,您看到的这篇文章。
我完全基于兴趣(或者说巧合)在网络上分享了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,有的是我的脑洞,有的是他人优秀的成果。对于我个人来说,这一切是比较成功的,我已经在哔哩哔哩积累了约1.7万粉丝,在其他平台(例如微信公众号、CSDN、知乎)也有跬步积累。
我总是喜欢新事物。虽然“建站”这种事情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火爆过,近年因为各大平台(也许叫做垄断)的规模扩大,已似明日黄花。但是,“开源”的趋势逐渐显现,有若干“不是那么复杂”的建站框架可供我们选择,因此,这个基于Hugo的网站应运而生。“生化环材”网站旨在与自媒体平台的“生化环材”账号优势互补, ...